大师云集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2013-07-30 13:22:49    浏览:1956返回上一级

酷暑盛夏,七月流火。7月30日, 2013年度第三次曹学雅集在北京香山假日会所召开。本次雅集的主题是“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李希凡、张虎、蔡义江、周先慎、陈熙中、吕启祥、杜春耕、詹颂、侯会等红学研究大家,以及著名作家赵金九、赵大年等出席了此次活动。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出席会议并做了精彩发言。著名红学家段启明、张俊为活动主持人,并为“曹雪芹博物馆”揭牌。



此次活动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组织。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先生,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先生,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秘书长张虎先生,原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先慎先生,北京大学教授陈熙中先生,以及红学研究家吕启祥女士、杜春耕先生、詹颂女士、侯会先生,著名作家赵金九、赵大年先生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段启明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曹学会顾问张俊先生的主持下,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感言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为曹学、红学的发展建言献策,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作为献给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的礼物,在曹雪芹学会的倡导下,北京市将启动“曹雪芹西山故里”项目。作为项目的内容之一,将建立一个集中收藏曹雪芹、《红楼梦》有关的文物遗迹、研究资料、文艺作品(含影视)版本、有关研究者视频素材等的“曹雪芹博物馆”。著名书法家张虎先生为博物馆题写馆名;并在雅集开始前,向胡德平会长捐赠了题字原件。随后,本次活动主持人,著名学者段启明、张俊先生,为用张虎先生题字制作的“曹雪芹博物馆”牌匾揭幕。这次揭幕,标志着“曹雪芹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



李希凡先生讲,他写了一篇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的纪念文章,来缅怀这位文学巨匠。《红楼梦》的确是部奇书,书中如此之多的人物刻画,每个人物的出场、语言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奇迹,世界文学史里没有谁能做到他这样。曹雪芹现在留下的文字、文献资料都是他的亲族传抄下来的,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应该在各大报刊上大肆纪念。我们应该允许从各种角度解读他,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太深刻了。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曹公逝世250周年这个机会,由曹学会做主导,好好纪念、大肆纪念这位文学大师。 

张俊先生和在座一些红学家参加了50年前故宫博物院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展览。在时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的时候,与会学者们纷纷回忆起那次展览。1963年,在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亲自批示甚至参与下,举行了盛大的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纪念活动。正是这次活动,在红学研究史上是个关键点,对后来红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俊先生讲,他自己将当时参观所得记录并装订成了小册子,一直保存到了今天。“今年,由曹雪芹学会牵头,举行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设计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包括邀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研究和纪念组织的代表到中国一起参加,做了一件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好事”。 

蔡义江先生对近期红学方面的成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现在有几本很好的刊物出来,《曹雪芹研究》就是其中一本。还有其他一些学刊也做的很好,在红学考证方面比较实事求是,又不意气用事,来考证一些权威大家的失误,例如《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红楼七宗案》。我们可以允许不同的声音出来,但首先需要强调真实的学术规范,要求媒体有正确的引导,尤其是电视,要树立尊重事实超过尊重权威的榜样,以致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所以红学界的百家争鸣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 

赵金九先生讲,红学的学问太深,深的拔不出来。曹学会成立这三年来,马上能出一本《曹雪芹研究》的杂志,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成就。目前为止,曹学研究这块还没有任何学术期刊,所以曹学会的贡献是极大的。曹学也研究了几十年,现在有了专门的刊物,这是曹学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曹雪芹,就应该研究他作为一个作家,在曹雪芹身上有哪些独特的素质?他跟那些得了很多奖的作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他那个时代就出了个曹雪芹、出了部《红楼梦》,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曹雪芹晚年已然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了,在那个条件下,关注他的就是老百姓,就是口口相传,所以我们不能贬低传说的价值,传说也是资料,要重视传说的价值。也可以将一些质疑引进来讨论,深化对曹雪芹的研究。所以我觉得《曹雪芹研究》这本刊物是很有希望的。 

赵大年说,他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一直在学习《红楼梦》这部小说,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红楼梦》就是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让人久久难忘,当代作家都应该学习那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那种认真态度。 

杜春耕说,他对《红楼梦》是依恋的感情,觉得《红楼梦》在身边就好像整个中国文化拥抱着他。如果曹雪芹现有资料不足以解释《红楼梦》里的好多现象,那不妨借助反面资料来验证。我们大家都会来支持曹雪芹学会,支持曹雪芹博物馆。 

吕启祥女士讲,如果以“莎学”为镜,我深感红学缺少学术定力和操作规范,缺少对于学术基础工作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持之以恒的投入。举例而言,像《红楼梦书录》、《红楼梦卷》这样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极其重要的目录和资料书早就应当认真增补了,即使本世纪初的《稀见资料》也需要修订增补,以利后世之人查询、考证之便。再如有关辞典一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过《红楼梦鉴赏辞典》、《红楼梦语言辞典》、《红楼梦大辞典》等若干种,《大辞典》曾作增补,但尚不理想,旧错未改、新憾丛生。与莎士比亚大辞典和集注本的代代相传、学术接力棒的未曾懈怠相比,距之甚远。 

年轻一代的学者曹立波说,近日参加一个学术沙龙,聊到《红楼梦》,发现大家对《红楼梦》的了解几乎都来自刘心武的红学传播。这是很单薄的。希望更多红学家能主动争取发言机会,比如建立红学、曹学研究的网站,让大众通过搜索引擎看到的知识不是单向的,而多一些客观性。她想以后争取让学生在网上直接答题,得学分,建立开放式的“红楼梦”课程。除了在大学传播红学,中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红楼梦》,让《红楼梦》得到普及。 

座谈会持续了整整一天,与会学者全部畅所欲言。著名学者周先慎,与年轻一代的学者张平仁、詹颂、张云、樊志斌等很多学者认为,相较于其他中国古典学科而言,曹学研究还很年轻,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年轻一代能将曹学研究很好的传承下去,多做一些普及的工作,多利用网络等先进渠道,让国人熟悉曹雪芹、让世界知道曹雪芹,让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巨匠不仅与莎翁、托翁齐名,直至超越。



在听取了与会学者的发言之后,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发表讲话。他说,50年前的那次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展览与纪念,将各种资源整合的很好。现在的历史条件,也需要红学和曹学的整合。红学和曹学应该在一个新的阶段上有个更好的交流、更好的团结。红学和曹学的对位法是什么呢?一个是《红楼梦》这本世界名著,是我们的一个研究对象。曹雪芹的身世,他怎样创作、他的经历、他的一生,包括他为什么创作《红楼梦》?他写这么一个大的家族,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什么联系?只有把曹学和红学整合起来,研究的价值才会更大,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再往前走一步,看看人家“莎士比亚故居”、“托尔斯泰故居”“巴尔扎克故居”是怎么搞研究的?再和世界的力量整合起来。曹雪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把他的像画出来。曹寅为什么要写《续琵琶》?郭沫若为什么要写《蔡文姬》?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他们都是被异族捕获的,最终存活下来,心中怀着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这种基因在我们的民族里流传。 

对于9月份启动的西山故里项目,胡德平先生有五条建议:一要有真实的文物遗存,以供大家纪念;二要有传世的文献资料,以供社会研究;三要有系列文化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四要有丰富的文化产品,以供群众消费;五要敢于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不要怕打假。希望各位学者多给学会提意见,进而使我们把学会办的更好。 

座谈会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北京曹学会秘书长李明新女士表示,请各位红学、曹学大家们放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人士的帮助下,相信曹学及红学研究定会越来越好,曹雪芹与《红楼梦》定会成为被世界人民所熟知的文化瑰宝。 

最后,为了配合纪念9月份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以及支持曹雪芹博物馆的建设,主办方与会学者拍摄了视频寄语,并在签字本上题字、留念。作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的重要座谈会,本次活动的视频,以及学者们精心准备的寄语,全部由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的执行方、曹雪芹纪念馆的合作方够优机构认真拍摄。这些视频,将剪辑在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前播放;并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曹雪芹博物馆永久珍藏,留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