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程甲本探究》
2018-04-23 10:45:55    浏览:2254    作者:北京曹雪芹学会 编返回上一级

《红楼梦程甲本探究》

编者:北京曹雪芹学会 编

ISBN:978-7-5154-0131-7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年5月版


内容简介:

程甲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万千读者提供了第一部完整的百二十回排印本《红楼梦》,为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传播,为红楼文化的开发,立下了无可替代的功劳,它更为红学史、甚至中国学术史注入了新的丰富的内容 ——不仅使关于《红楼梦》的作者、版本、思想、艺术、传播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也为传统的校勘、训诂、语言、民俗之学提供了新的材料。程甲本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是绝对不容低估的。当然,“程甲本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一种“版本”,它自身存在的成功与失败,必然会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毁誉褒贬在所难免。

2011年,适逢程甲本刊行220周年。为了把关于程甲本的研究引向深细,促整个红学研究和红楼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9月28日,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了“纪念《红楼梦》程甲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张俊、张书才、段启明、李广柏、王湜华、杜春耕,以及来自北京和外地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中,专家们围绕《红楼梦》程甲本刊行的意义、影响,程甲本的版本特征及后40回的著作权等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近年来发现的多个百二十回《红楼梦》抄本、《红楼梦》续书现象进行了专题研讨。


目录:

程刻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次与“第三种”版本 .............胡文彬 1

《红楼梦》后四十回应是高鹗补续 .........................张书才 10

“《红楼梦》八十回后系曹雪芹著”辨......................樊志宾 26

增添与更换并未掩盖贯穿与暗线作用 .......................王海平 51

北京师大校注本《红楼梦》(程甲本)杂忆 .................张 俊 60

程本三题 ................................................段启明 77

“程高本”前八十回的价值.............................. 刘广定 84

浅议程甲本在《红楼梦》传播史上的影响.............李瑞清 熊志习 99

禁而不绝,徒唤奈何.......................................孟庆先107

《红楼梦》后四十回叙事的意脉.............................郑铁生118

作为续书的后四十回.......................................张 云136

程高本后四十回作者问题及其他.............................王 畅147

新发现朝鲜史料中有关程伟元的记载.........................詹 颂166

《红楼梦》百廿回“全抄本”考略...........................乔福锦173

《〈红楼梦〉序文新论》....................................高淮生201

程甲本《红楼梦》插图和评赞作者蠡测.......................董志新213

 

程刻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次与“第三种”版本

——为纪念程甲本诞生220周年而作

胡文彬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邮编100020)

【内容提要】程甲本、程乙本是程伟元、高鹗刊印的两种重要的活字本《红

楼梦》,开创了《红楼梦》版本史的新时代,功不可没。但由于版次时空的不同,两本各有价值,应予重视。所谓“程丙本”系程甲本、程乙本的“混合本”,属于出版商为牟利而拼配的盗版书,即非独立版次,亦无版本价值。

程伟元是《红楼梦》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不论研究者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你触及《红楼梦》的成书史、版本史、流传史、续书史,都要涉及程伟元和“遂襄其役”的高鹗。因为程伟元是第一个“竭力搜罗”《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人,也是他主动提出将“铢积寸累”的120回抄本付诸活字印刷公之同好。他的眼光和付出的心血理应受到后世读者、研究者的理解和尊重。

毫无疑问,程伟元之所以能够走到历史的水银灯下,是因为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1791年和1792年活字本《红楼梦》上,挖不掉、抹不去。

这是一个历史,历史是不该忘记的!

一、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的底本来源与贡献

在程本讨论中,首先应该确认一下世传的“程本”中哪些本子是真正的程甲本。为了弄清所谓的程甲本的真面貌,首先要亲自目验这些本子(哪怕是极少的几种本子)的真面目,人云亦云极易犯“指鹿为马”“鱼目混珠”的错误。三十多年来我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跑了国家级的(国图)、省市级的图书馆,看了一些本子,终于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

本章所谈的程甲本主要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完整、最标准的程甲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两种程甲本及其底本,与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的程甲本、程乙本为例证,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概述了这两个本子的“版本特征”。

(一)世传程甲本,木活字摆印。印刷时间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叙并书”的时间是“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阳历12月27日,阴历12月3日)。全书120回(据王佩璋统计共1521页),分订24册,四函,框高16.6厘米,宽10.9厘米,左右双边,每半叶10行,每行24字。全书卷首程伟元序,二叶,序下方钤椭形阳文印“游戏三昧”,序文末钤“小泉”篆字阳文方印、“程伟元印”阴文方印;次高鹗序,二叶,序下方钤“月小山房”篆文阳文长方形印,叙文至一叶末,二叶下方钤阴文方印“臣鹗印”、阳文方印“兰墅高氏”。后,插图24幅,前图后赞,目录13叶(即今26页)。经检查,第3回第9叶有重码,至14叶上半叶终,实应为15叶上半终。第47回第11叶有重码,至12叶下半终,实应13叶终。全书120回末署“萃文书屋藏版”。通过实际验查,发现齐如山藏程甲本第3回第9叶、第47回第11叶均无重码现象。就整体而言,台湾学者王三庆先生对程甲本特征的观察和辨识是认真的,他的报告是可信的。

(二)程甲本的摆印地点问题是“程本”讨论中的重点问题。尽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程甲本摆印地点应在北京,但多是推论而缺乏实证。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程甲本上发现了“万茂魁记”和“东厂扇料”印记后,又于200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书中发现齐如山程刻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次与“第三种”版本先生曾经收藏过的程甲本《红楼梦》,其第27回第7叶A面天头上也有“万茂魁记”(阴文圆印)和“东厂扇料”(篆字阴文)的同样印记。由于纸张批次的不同,不一定每部程甲本上都可查到这两种印记,但这两方印记却给我们提供了辨识程甲本的一个重要证据,同时也证明了程甲本的摆印地点就在北京。

如果上述程甲本的基本特征能够被大家所确认的话,那么下面的讨论重心应该是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构成的来源及其版本价值应该如何评估的问题了。据我个人历年阅读有关程本的讨论论著的印象看,绝大多数学人都认为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来自当时传抄的只有80回的《石头记》。许多研究者在其论著中以翔实的校勘结果证明了这一点。34年前,我在《关于红楼梦抄本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根据程甲本与乾隆四十九年(1784)梦觉主人序本(当时称为脂晋本)的对勘结果指出:程甲本与甲辰本“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甲辰本“很可能是程高本排印时所依据的一种底本”,或程甲本是以与甲辰本“同属一系统的本子作底本的”。甲辰年(1784)早于程伟元整理摆印的时间辛亥年(1791)七年,而程甲本上所改动的大量文字却与甲辰本基本相同。这里我想补充三个经常被胡适等红学大家援引的小例子,借以说明程甲本与甲辰本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一,关于第2回中“不想次年”与“不想后来”“不想隔了十几年”之异文,程甲本同于甲辰及甲戌、己卯、庚辰、蒙府、列藏、梦稿诸本。

例二,关于第49回中“芦雪庭”“芦雪亭”“芦雪广”“芦雪蓭”之异文,程甲本独与甲辰本完全相同。

例三,第76回中黛玉诗句“冷月葬诗魂”与“冷月葬花魂”之异文,程甲本与甲辰等抄本相同,与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异。

这个事实说明程甲本在“本质”上是属于附有脂评的抄本系统。它与某些手抄80回《石头记》的不同,只是抄录时间和所依据底本系统的区别。凡是做《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学人都清楚地记得:“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今日读者所见的早期抄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己酉本等,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文字上的差异,甚至多达几百字以上。程甲本与早期抄本之间有文字的不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不可理解的现象。

程甲本最为某些人痛恨、谩骂的地方是它多出了一个后40回。后40回在艺

术上确实不如前80回,文脉阻滞不畅、故事缺少趣味、人物灰暗、语言灵气不

足等等,这给否定派提供了口实。于是这一派人把前后“优劣”问题与后40回

作者是否即高鹗的问题混为一谈。他们不顾事实,不管逻辑,谁要是说几句肯定后40回的话就猛抡大棒,给你扣上“没有艺术眼光”“不懂小说”“没有欣赏水平”等大帽子,以为这样就可以压倒一切不同声音。在我看来,这些人显然忘记了以下事实:

(一)至今发现的80回脂抄本没有一个本子是曹雪芹的原稿,都是过录本,有的甚至是再过录本或是再过录本的过录本。这些过录本大多是坊间为牟利所为,错字连篇,脱漏、添字、改文,已失本真之处不胜其多,世传庚辰本可为典型代表。某些“崇脂反程”的专家竟然把抄本中的某些俗字、错字吹成雪芹“原笔”“有深意存焉”,纯属故弄玄虚,把妄解当做学问吓唬人。

(二)否定派大多是尊崇脂批者,但他们在讨论中时常置脂批于脑后(或故意不提)。脂批中已指明原书已完成了百余回,所谓“后三十回”“后半部”“后部”“后数十回”,非止一二处。有的脂批明确提到后数十回的回目,如“寒冬噎酸,雪夜围破毡”“云哥仗义探监”“记前缘回”“悬崖撒手回”“情榜回”……他如,脂批中数次提及原稿有“迷失”、待补之事。例如庚辰本第26回畸笏叟批道:“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 ”又如,“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 ”各抄本补上了吗?“此后破损,俟再补。 ”被借阅者丢失的三五页追回来了吗?——没有,缺者仍缺。因此所见的前80回(历经“增删五次”)尚且存在不“接榫”之处,那么未经“增删”的后40回为什么就不能有“破损”、待补之处呢?更令人不解的是,否定派为了彻底抹杀120回本的版本价值,竟然连周春、舒元炜所记的120回本事也说成是“传闻”。那么世传《红楼梦稿》中那么多独有的异文(包括批语、诗联等)又作何解释?明义的《题红楼梦》20首诗,淳颖的《读〈石头记〉偶成》、王衍梅《吊梦文》中提到80回以后的故事,难道也是“偶闻”?是否也可以打入不可信的行列?显然这种强词夺理者忘记了程伟元、高鹗的序文、引言都是他们自己写的,而不是“传闻”,那么你们为什么又不相信了呢?你们“相信”和“不相信”是否有最低标准呢?难道都是你们的“自度曲”?

(三)一种奇怪的诘问方式。有些否定程本后40回的研究者时常在论著中提出:脂批透露了“后数十回”的回目,程本中无一写到,这是高鹗“伪续”的铁证。我们先把是否为高鹗“伪续”的问题放到另一本书中去讨论。这里我想问一句,你们这样的“诘问”不是恰好说明程、高二人序中所说的是实话吗?程、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回答那些“诘问”者:“因为我们搜集到的原稿就是如此,我们只想‘整理’‘抄录’,而没有人交给我们‘续’的任务,所以你们才看不到脂批所示的那些回目和故事。 ”想当年,程伟元搜罗来的抄本虽然“漶漫不可收拾”,但却是带有“评点”的,他们自然看过,甚至研究过要不要保留这些评点(见程乙本“引言”第五则)。不论是程还是高,他们既然要“续”后40回,能对这些脂评视有若无吗?按照某些人的看法,他们既然能“续”出今日后40回中的“焚稿断痴情”,难道连一回“云哥仗义探监”也续不出来?连一个“情榜”也排不出来?事实恰好相反,他们没有时间——他们要准备“高考”,也没有能力续——凭高鹗写的那首“重订”诗水平能“续”么?所以他们也没有续!他们自认的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这是实话而非“说谎”。先入为主,凭空猜想是胡适的错误,又何必让胡大师牵着鼻子走呢!

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均来自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抄本。后40回或许来自脂砚斋、畸笏叟、“续弦妻”……当然,也有可能就来自没经过“曹雪芹”修改的某次手稿本,而且极可能是在曹雪芹逝后由某位收藏者或借阅者散出来。世界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寻来全不费工夫”的奇巧事胡适经历过不少,别人也可以经历过,为什么就不能有此“奇巧”的事呢?程伟元毕竟离那抄本“不胫而走”的时代比我们近得多,遇到“奇巧”事的机会是存在的!

二、程乙本与程甲本的区别、修改概说

程乙本是在程甲本出版后不足三个月再次修订印行的版本,因此在版本特征上,与程甲本有同有异。如书名、回数、册函数、行款、书口、钤印均同于程甲本。但乙本版式上略宽于甲本,宽11厘米,单边,第110回至120回与甲本同,皆为双边,版次时间署“壬子花朝后一日”,卷首只列高鹗“叙”,无程伟元“序”,增加程伟元、高鹗合署“引言”七条。仔细辨识,乙本插图中元春一幅部分版面有毁损。据王三庆《红楼梦版本研究》下篇“刻本研究报告”:乙本第47回“缺排第十二页一版,脱去480字”,“第68回第10页版心被误编作第67回”(齐如山藏程甲本无“误编”现象)。王先生还指出“乙本第7回第4页,第39回、第60回首页,第69回第2页、12页,第119回第12页,偶有异植字版。又,乙本每顾及下页版面,常有衍字、脱字等情形发生,如第6回第5页,第83回第2页”。据我近年查到的资料证明,程乙本的摆印地点和用纸也是“东厂扇料”,

只是供应商名叫“祥泰字号”而不是“万茂魁记”了。例如,世传桐花凤阁主人

评本《红楼梦》第9回第4叶A面天头左阳文楷字圆印“祥泰字号”,右方形阴文篆字“东厂扇料”;又,第53回第11叶A面天头右横印阳文“泰”字。郑振铎原藏程乙本《红楼梦》第54回第5叶A面、第99回第10叶A面、第102回第4叶A面,均钤有“祥泰字号”“东厂扇料”印记。所以我认为程乙本与程甲本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文字的增删修改数字比程甲本更多,甚至后40回个别故事情节上的改变令读者和研究者感到诧异,怀疑它是否又参校了新的“底本”。其次,此本只有高鹗的序,而没有程伟元的序。第三,此本又增加了程伟元和高鹗合署的“引言”。

“引言”中,程、高二人对于修订重印的原因作了如下的说明:一是“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二是说明初版“未加评点”是因为“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三是程甲本出版之后,“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坊间再四乞兑”,即是重印的理由之一。

关于程乙本对程甲本文字的增删改鲜有人作过认真校勘。据汪原放亚东版《红楼梦》“校读后记”所列的统计数字,前80回添改共15538字,后40回添改共5967字,合计为21505字。这其中还不算前后移动的文字。如果我们注意一下改添文字最多的回次,第1回至第10回添改最多,达3114字;第101回至110回添改2729字。其次是第21回至第30回、第31回至40回分别添改2647字和2483字。在核对了汪先生大部分统计数字后,我认为由于他所用的程乙本并非是一个标准的程乙本,而极可能是一个“混合本”,其统计数字还有待核实。但他在“校读后记”所写的“感觉”是有道理的——程乙本把程甲本中的许多文言字眼不用了,“都用俗语,都用北京话”。在我这个东北人眼中,程乙本大量的用典型的东北话!概括起来,我认为程乙本不是改好了,而是比程甲本更糟的一个本子。从版本价值上看,程乙本的文字远逊于更接近脂评抄本的程甲本。但是,在此我想向读者申明:《红楼梦》版本中的“去”南方话,改文言字眼,喜用北京俗语方言,绝不是从程乙本开始的,这些现象早在庚辰抄本中已见端倪,愈往后的脂评抄本愈有增改的态势。这一看法我在2008年7月26—27日提交给马来西亚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红楼梦〉方言构成与演变》的第二部分 “《红楼梦》方言演变的轨迹”中作了全面阐述。在列举校勘八例之后,我指出:

总之,从前面所举的八例来看,甲戌、己卯、舒序本“去”南方话较少,庚辰本开始“去”南方话逐渐增多,梦稿本、甲辰本已接程甲本。程乙本虽然保留了个别的南方话(如扬州话“没得”等),但从第61回将南方的“浇头”改为北京的“飘马儿”例证看,整理者在“去”南方话上也下了一番工夫。清人张新之在《红楼梦读法》中说:书中多用俗谚巧语,皆地道北京话,不杂他处方言的断语,显然不符合《红楼梦》语言(特别是方言)构成的事实。

 因此,对程本,特别是程乙本的文字的添改问题应该细心甄别其版本来源,以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否则极容易落进“先入为主”的陷阱之中。

三、世传“程丙本”的构成及其研究

从《红楼梦》版本史上看,作为程本家族中的一种版本名称出现的“程丙本”,是因胡适为台北青石山庄影印“古本小说丛书”中收入“胡天猎叟”韩镜塘收藏的一种程刻本《红楼梦》的鉴定序文引起讨论,而后由美国著名红学家赵冈先生正式提出来。赵先生在《红楼梦研究新编》一书第四章第二节中说:

既然事实证明程高曾两度改版,前后共发行了三个不同的排印本,而且这三个本子今天也都找到了,我们就要作一番正名的工作。……我们建议沿用甲乙丙来定名,按各本出版前后加以分派,这样就有三种程高排印本:

1)程甲本,刊于乾隆辛亥,为后来百数十年坊间各种排印本的祖本。

2)程乙本,刊于乾隆壬子,胡天猎藏,1961年在台北影印,尚无重排本问世。

3)程丙本,刊于乾隆壬子年或以后,胡适原藏,1927年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赵先生的这一排列顺序中有两个问题比较模糊:一是真正的程乙本除了时间是“壬子”年(1792)之外,重要的是此本无程伟元序,而只有高鹗的序和程高联署的“引言”;二是“程丙本”如果作为一次修订印刷本没有时间的记载和序言之类的说明,显然与前二种版次程甲本、程乙本的体例相违背,不符合一般常识。因此,我一直认为所谓的“程丙本”实际上是一种“拼配本”,或曰程甲本、程乙本的“混合本”。

从目前已经发现的“程丙本”实际状貌看,此本程、高序文、“引言”或缺或全,或补抄或影抄,但内文则是一部分如程甲、一部分如程乙。例如:有一种所谓程乙本其前45回是程甲,后75回是程乙,这种本子可称甲乙配;另一种“程丙本”则是既不同程甲,也不同程乙,而是程甲与另一种本子拼配,青石山庄本所藏的程乙本及日本仓石武四郎、伊藤潄平所藏的刻本,即是属于此种类型的本子,无关于印刷的版次。还有的拼配本中已夹入了“雕板”印页或“写刻”印页,如果世间还有新的发现,极可能还会有“程丁本”“程戊本”“程己本”……这些本子谈不上程、高第某次印本的问题。因为他们所拼配的页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程甲本、程乙本装订成书后的剩余页子,甚至有少量的页子是后来补印的,某叶上也可能出现钤着“东厂扇料”“祥泰字号”“万茂魁记”的

大红印记,同样也无法证明它们就是一个新的版次。这一点如果人们了解一些活字印刷的特性,可能更好理解一些。例如,在同是一部程甲本或是程乙本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同一回书中同一行内的某一个字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刷印过程中临时发现错字,于是抽出这个字换上另一个字,有时在一个字的空间还换上两个小号字。但是前面的页子装成书与改动后印出的页子装成书就出现了不同字的问题。我在出版社工作期间曾下印刷厂劳动锻炼,那时是用铅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就出现抽换字的情形。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历代的盗版书基本上都是当时的畅销书。在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里,活字排印的速度比雕板容易、快速。程甲本程乙本采用的活字是坊间的“聚珍”版式,字形、硬度都较粗糙,磨损率也较大,换字较多,废页子相比也多些。利用废页拼配成书是坊间出版商的牟利手段之一。据记载,早期抄本置庙市数十金,不胫而走。活字印刷本一部只用二两银子就可以购到,但这个定价仍然较高,于是大量翻刻本出现了,价钱更低了,普通大众有条件购买。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拼配本的出现一点也不奇怪。后世的研究者明白畅销书的盗版过程,就可以明白这些书中为什么有那么多错字、漏字、脱行。我曾买了一部盗版的《姑妄言》和写名人轶事的书,除了纸张装帧太差以外,内文亦无法卒读。我的一部《入迷出悟品红楼》被盗版,其中将他人的文章塞到中间。可见盗版书形式五花八门,质量低劣,出版书商的目的就是赚钱。此外有些印刷厂领导为给工人谋福利,或增印或拼配本发给职工自己卖书当奖金。所谓“程丙本”正是那个时代的盗版书中的一种手法——剩余页子的拼配!

谓予不信,那你就去仔细翻翻看!

 

                                             2011年3月18日初稿

                                         2011年8月31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