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曹雪芹学会甲辰年(2024)学术年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02-08 15:47:02    浏览:293返回上一级
适逢冬至,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处、《曹雪芹研究》编辑部承办,腾讯基金会、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的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曹雪芹西山故里,共赴一场学术盛宴。

北京曹雪芹学会自2024年10月起,围绕曹学红学相关主题,面向全国学者发出学术年会邀请函,共收到参会论文百余篇,经过组委会专家审核,遴选数十位优质论文作者在大会发表交流。此次会议的学术讨论不仅涉及传统的版本考证、史料考证、文本阐释、翻译传播以及整本书阅读等领域的新成果,还在议题和方法上有新的推进。

2024年12月21日上午,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景明园宾馆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立平、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代表主办方依次致辞,对参会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预祝学术年会能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由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白云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启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熙中、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闫宽、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冯庆华分别作主旨发言。段启明教授就《曹寅全集》对于曹学发展的重要性展开思考与阐发;陈熙中教授从《红楼梦》中“冬寒十月”说到“黄天暑热”,以小见大,展现出文本细读与版本考察的深厚功力;闫宽先生围绕清代清漪园耕织图与水村居与《红楼梦》大观园意象进行文史考察;胡德平会长从清人徐继畬父子关于夫妇伦理的观点出发,并与《红楼梦》中情节及曹雪芹婚姻相关联,指出那个时代人们呼吁人性、个性觉醒和主张男女续弦、再嫁平权的婚姻观。冯庆华教授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从语言数据、大语言模型、数字技术三个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对该文学名著的教与研的辅助作用。

本次学术研讨会分为四场五个议题展开。


一是曹雪芹人文思想。对这一议题的探讨,离不开对作者曹雪芹和作品《红楼梦》的研究和解读。作者研究方面,与会专家围绕曹雪芹的生卒年、曹雪芹西山生活、曹雪芹家族、曹雪芹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研讨。《红楼梦》解读方面,学者们对文本中体现的传统人文哲学思想、美学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曹雪芹人文思想不仅局限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年代。学者们对于《红楼梦》中的女性话题、慈善思想的考察,对于如今社会上广受关注的女性主义思潮、贫富差距等问题,仍然具有跨时代的启发价值。

二是《红楼梦》与物质文化。除了精神思想,物质文化也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议题中,与会专家不仅关注作品中描写的各种器物,还进一步研究器物背后的技艺与文化背景;同时,除了器物之外,学者还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了书里书外的地理坐标,特别是以大运河为线索展开文史考察。《红楼梦》中的物质文化也是广大读者热爱且关注的内容。红楼美食、服饰、建筑等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媒平台都具有很高的热度。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红楼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也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了解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物质文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三是数字时代的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传播。自《红楼梦》诞生之日起,关于这部作品的传播活动就一直在进行。生产方式上,从传抄到排印出版的演变,促成了《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诞生;随着域外视野的关注与本土译者的努力,各语种译本应运而生,又大大促进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进入数字时代,《红楼梦》同人文、《红楼梦》影视剧、舞台剧等更多的红楼衍生文化的发展,又将它的传播拓展到了更宽阔的领域。与会学者分别从《红楼梦》的版本、译介传播、衍生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数字时代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传播的特点。《红楼梦》的传播史由来已久,专家学者对于《红楼梦》传播史和现状的分析,对于其优秀传播成果的梳理和汇总,可以为当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提供良好的案例样本。

四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如今,《红楼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大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小到一堂《红楼梦》的课程如何设置、课后作业如何布置,都是参会的教育界专家们重点探讨研究的议题,也是广大中学生与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五是“曹雪芹西山故里”建设研究。北京曹雪芹西山故里凝聚了多年来曹红学者所作的文史考察与研究工作,也为学术理论成果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物理空间。十几年来,以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为首的曹红文化活动扎根于曹雪芹西山故里,以曹雪芹《红楼梦》为题材的文创产品使“红楼梦精雅生活”方式得以具象化体现。与会专家围绕这些现象与成果,对“曹雪芹西山故里”的建设研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期为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资源与服务。

12月22日下午,为期两天的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落下帷幕。2024年,恰逢曹雪芹纪念馆建馆40周年。此次学术年会的召开,既是对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的曹学、红学学术成果的梳理与回顾,也是对数字时代进一步开展曹红学研究的探索与展望。同时,学术研究并非只是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红楼梦》与曹雪芹更不是新时代里的老古董。学者们对于曹雪芹与《红楼梦》中体现的时代性、人文性与思想性成果的挖掘,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亦有启示意义。